引进院士15名、国医大师2名、各类高端创新人才1024名,集聚了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与全国150多所高校、28个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项目1035个,建成43个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8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达成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00多个,建成101家创新平台,其中3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
去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筑牢人才工作“四梁八柱”体系,持续深化省校合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既兼收并蓄,又精准匹配,柔性引育各类人才,全力打造近悦远来、归如流水的高质量人才生态,为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省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机制,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着力点,全力构建人才推动创新改革、人才支撑转型发展的生动格局。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严格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参与”的“五层联动”人才工作责任机制。8个重要人才议题提交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人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12次,党管人才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优化人才运行体系。构建“四梁八柱”人才工作运行体系以来,“人、财、物、网”四梁建设初具规模,呈现强劲有力的发展势头。人才工作力量更强,市县两级现有人才工作人员编制130余名,比上年增长近一倍,市县(区)两级配齐配强深化省校合作中心力量,形成全市“四统一”工作格局,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大跨步发展。人才经费投入增加,市级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比2022年度增长了75%,市县两级共预算人才经费2.8亿元,有力保障人才政策落实bd半岛app下载落地。推进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完善人才工作领导组工作运行机制,理顺人才工作领导组的部署、议事、决策等工作程序,完善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凝聚人才工作合力。长治人才集团运营步入正轨,省内外200多家单位、群团赴人才集团调研考察、对接工作。先后承接党政正职访名校、粤港澳党政干部实训、博士服务团进基层等多项工作。人才发展基金会与清华、北大基金会共建“太行英才”奖学金,承担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工作。人才安居建设更优,人才公寓退租流转提速,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人才信息化平台已初具雏形,正在试运行,将大大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
——完善人才工作政策。长治按照年初“大调研”工作安排,开展了“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柔性引才”“深化省校合作”“人才安居”等专题调研,在摸清了长治人才工作的发展现状、瓶颈壁垒的基础上,以“太行英才”计划为引领,完善《人才补贴资金发放办法》《人才安居实施办法》《重点领域柔性引才举措》等多项实施细则,努力搭建和完善人才服务链条,建设人才发展平台。围绕优化“软环境”,举办“太行英才”卡发放仪式,为医疗领域300多名专家颁发了聘书和“太行英才”卡,提供高铁、机场贵宾厅和酒店住宿、人才公寓、旅游景点、节日慰问等专享服务。围绕强化“硬支撑”,审核发放生活补贴966人1097万元,购房补贴39人273万元,租房补贴31人56万元,职业晋升奖励102人51万元。目前,全市建成各类人才公寓3053套,累计入住3076人次,2023年累计入住198人次。同时,设立潞才社区,举办“人才活动讲座专场”,邀请专业人员为人才住户讲解医疗急救、居家健康、反诈安全、装修装潢等方面的内容,切实增强广大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深入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活动,中秋节组织慰问中央和省驻市博士服务团成员,组织全市各领域专家50余人赴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国情研修,引导各类人才在新时代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中国人才》《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都对长治人bd半岛app下载才工作的创新和经验成效进行了重点报道,营造了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
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治市紧紧围绕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智库合作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校友招商引才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持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以“人才+产业+项目”为导向,密切联系高校,搭建合作桥梁,推动人才集聚,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
——党政正职访名校打开“新局面”。去年,长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组织部先后到全国54所高校开展173场人才引进和对接合作,市县其他领导积极响应,赴高校开展187场双招双引活动。市委书记陈耳东带队赴上海、浙江拜访对接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先后与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李卫军研究员团队就推动“双碳”科创、通用航空、智慧农业等达成项目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带队赴北京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引才引智,主持在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保春带队到北京大学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长治专场活动,为全国地级市首家,吸引了10万余人关注。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政策宣介、人才招引活动。党政领导的频繁走访,为深化省校合作注入新动能。
——市校合作搭建“新平台”。去年5月初,长治举办深化省校合作推进大会,全国30多所高校、100余名高校领导及专家受邀来长治交流合作,现场与8所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与20所高校、4个科研院所签订28个“人才+项目”合作协议,达成相关项目合作意向近90个,投资意向达32亿元。期间,组织高校领导及专家参观了深化省校合作成果展,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相关单位进行专题座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长治挂牌成立了“校地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此次市校合作推进大会,密切了长治市与各大高校的联系,为长治产业项目发展、人才合作交流搭建了新平台。
——实习实训取得“新成效”。去年7月,长治市组织开展“星火青春·筑梦太行”大学生实习实训开训仪式,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晔,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福柱出席仪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带队老师及实习实训大学生500余人参加仪式。长治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先后有省内外60多所高校的7000余名大学生到长治实习实训。实习实训人数、质量均取得显著突破,成为“12大基地”建设新亮点。
——校地合作渠道“新拓展”。长治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设立“太行英才”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长治乃至山西籍优秀学子学有所成、回馈家乡,做家乡建设的“归巢鸟”,大大提升了“长治”的引才影响力。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治基地,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人才现实需求,助力提升校园引才水平。“长治市驻京人才工作联络站”在振东集团北京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集聚优秀人才的作用,拓宽引才渠道、前移引才窗口,打造长治招才引智的“新名片”、人才交流的“新纽带”。
——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长治市已与省内外150多所高校、28个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合作项目1035个,比上年增加近300个,建成了43个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8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达成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00多个,已成功转化应用39个,其中3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落地29个校友招商引才项目,到位资金10.16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装备、医药健康、能源革命、现代bd半岛app下载农业、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真正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年来,先后有省内外万余名高校师生到长治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彧带领该校30余名专家教授到长治市开展国情研修,13所优质高中先后被51所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共向省内外30多所高校供应长治特优农产品销售额6100余万元。省校合作不断深化,高校“朋友圈”广泛拓展半岛体育app下载,“12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效应已经凸显。
长治市构建不唯地域、不拘一格的引才育才机制,不断创新引才引智的方式方法,主动展示释放近悦远来的“吸引力”,全力打造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的沃土。
——求贤若渴,引进高端人才。去年,长治引进院士15名、国医大师2名,柔性引进各类高端创新人才1024名,集聚了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团队成立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长治建立了产品制造中心,专注于无创光疗设备的创新开发、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应用推广,顾瑛院士被聘为“市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与长治合作实施治未病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治未病中心、过敏中心、睡眠中心“三中心”,致力于推动疾病治疗关口前移,实现诊疗模式由“治”到“防”的转变,王琦院士被聘为“长治市柔性引才(医疗领域)合作特聘专家”。
——深入高校,精准匹配纳才。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了68家企事业单位200余个岗位、1061名人才需求,共有千余名学生报名,特别是在西安的活动中,有400多名大学生有意来长治发展,招才揽贤活动得到了高校学子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一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7656人。
——打破常规,推进柔性引才。长治以聘请“星期天专家”为支点,拓展长治专家人才“朋友圈”,在北京召开“星期天专家”聘任仪式暨柔性引才工作座谈会,聘请清华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刘德华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药系主任杜守颖教授、中国石油大学煤层气中心主任石军太教授等13名专家为长治市第一批“星期天专家”,借力北京与长治对口合作契机,主动抢抓高端人才周末、假日等时间空档,开展平台共建、智力引进、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更加灵活有效地柔性使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博士服务团进基层为切入点,推动高端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组织在长治挂职的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和省第2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先后深入全市12个县区及高新区、经开区开展专题调研,走访70余个调研点,收集100余个问题需求,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县区建言献策。以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已有166名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与150家企业开展柔性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形成技术方案。以建立市级院士(博士)工作站为牵引,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目前,有23家博士工作站正在评审,柔性合作的博士有106名。
同时,长治还兼收并蓄,加快人才培养。统筹各类社会要素资源,实施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统领统筹企业家“长清班”、太行技能大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各类人才培训培养活动,集中力量打造本土人才培养品牌。重点组织一批骨干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长治培养一批立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依托深圳建科院开展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干部人才“沉浸式”实训,让青年干部零距离、面对面接收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经验做法,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强实战本领。(王一平)
引进院士15名、国医大师2名、各类高端创新人才1024名,集聚了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
与全国150多所高校、28个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项目1035个,建成43个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8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达成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00多个,建成101家创新平台,其中3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
去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筑牢人才工作“四梁八柱”体系,持续深化省校合作,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既兼收并蓄,又精准匹配,柔性引育各类人才,全力打造近悦远来、归如流水的高质量人才生态,为推动长治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省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机制,以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为着力点,全力构建人才推动创新改革、人才支撑转型发展的生动格局。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严格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参与”的“五层联动”人才工作责任机制。8个重要人才议题提交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人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12次,党管人才引领作用更加突出。
——优化人才运行体系。构建“四梁八柱”人才工作运行体系以来,“人、财、物、网”四梁建设初具规模,呈现强劲有力的发展势头。人才工作力量更强,市县两级现有人才工作人员编制130余名,比上年增长近一倍,市县(区)两级配齐配强深化省校合作中心力量,形成全市“四统一”工作格局,推进人才各项工作大跨步发展。人才经费投入增加,市级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比2022年度增长了75%,市县两级共预算人才经费2.8亿元,有力保障人才政策落实落地。推进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专项考核,压实人才工作责任。完善人才工作领导组工作运行机制,理顺人才工作领导组的部署、议事、决策等工作程序,完善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凝聚人才工作合力。长治人才集团运营步入正轨,省内外200多家单位、群团赴人才集团调研考察、对接工作。先后承接党政正职访名校、粤港澳党政干部实训、博士服务团进基层等多项工作。人才发展基金会与清华、北大基金会共建“太行英才”奖学金,承担暑期大学生实习实训的保障工作。人才安居建设更优,人才公寓退租流转提速,配套服务不断完善。人才信息化平台已初具雏形,正在试运行,将大大提升人才工作信息化水平。
——完善人才工作政策。长治按照年初“大调研”工作安排,开展了“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柔性引才”“深化省校合作”“人才安居”等专题调研,在摸清了长治人才工作的发展现状、瓶颈壁垒的基础上,以“太行英才”计划为引领,完善《人才补贴资金发放办法》《人才安居实施办法》《重点领域柔性引才举措》等多项实施细则,努力搭建和完善人才服务链条,建设人才发展平台。围绕优化“软环境”,举办“太行英才”卡发放仪式,为医疗领域300多名专家颁发了聘书和“太行英才”卡,提供高铁、机场贵宾厅和酒店住宿、人才公寓、旅游景点、节日慰问等专享服务。围绕强化“硬支撑”,审核发放生活补贴966人1097万元,购房补贴39人273万元,租房补贴31人56万元,职业晋升奖励102人51万元。目前,全市建成各类人才公寓3053套,累计入住3076人次,2023年累计入住198人次。同时,设立潞才社区,举办“人才活动讲座专场”,邀请专业人员为人才住户讲解医疗急救、居家健康、反诈安全、装修装潢等方面的内容,切实增强广大人才的归属感、幸福感。深入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活动,中秋节组织慰问中央和省驻市博士服务团成员,组织全市各领域专家50余人赴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国情研修,引导各类人才在新时代自觉践行爱国奋斗精神。《中国人才》《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都对长治人才工作的创新和经验成效进行了重点报道,营造了浓厚的人才工作氛围。
深化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治市紧紧围绕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智库合作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校友招商引才基地、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持续创新合作模式,细化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以“人才+产业+项目”为导向,密切联系高校,搭建合作桥梁,推动人才集聚,谱写校地合作新篇章。
——党政正职访名校打开“新局面”。去年,长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企业家进校园”等活动,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组织部先后到全国54所高校开展173场人才引进和对接合作,市县其他领导积极响应半岛体育app下载,赴高校开展187场双招双引活动。市委书记陈耳东带队赴上海、浙江拜访对接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先后与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李卫军研究员团队就推动“双碳”科创、通用航空、智慧农业等达成项目合作。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带队赴北京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引才引智,主持在北京大学设立奖学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保春带队到北京大学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长治专场活动,为全国地级市首家,吸引了10万余人关注。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政策宣介、人才招引活动。党政领导的频繁走访,为深化省校合作注入新动能。
——市校合作搭建“新平台”。去年5月初,长治举办深化省校合作推进大会,全国30多所高校、100余名高校领导及专家受邀来长治交流合作,现场与8所高校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与20所高校、4个科研院所签订28个“人才+项目”合作协议,达成相关项目合作意向近90个,投资意向达32亿元。期间,组织高校领导及专家参观了深化省校合作成果展,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与相关单位进行专题座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长治挂牌成立了“校地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此次市校合作推进大会,密切了长治市与各大高校的联系,为长治产业项目发展、人才合作交流搭建了新平台。
——实习实训取得“新成效”。去年7月,长治市组织开展“星火青春·筑梦太行”大学生实习实训开训仪式,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晔,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福柱出席仪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百余所高校带队老师及实习实训大学生500余人参加仪式。长治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先后有省内外60多所高校的7000余名大学生到长治实习实训。实习实训人数、质量均取得显著突破,成为“12大基地”建设新亮点。
——校地合作渠道“新拓展”。长治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设立“太行英才”奖学金,鼓励和引导长治乃至山西籍优秀学子学有所成、回馈家乡,做家乡建设的“归巢鸟”,大大提升了“长治”的引才影响力。与清华大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长治基地,聚焦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人才现实需求,助力提升校园引才水平。“长治市驻京人才工作联络站”在振东集团北京研发中心挂牌成立,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集聚优秀人才的作用,拓宽引才渠道、前移引才窗口,打造长治招才引智的“新名片”、人才交流的“新纽带”。
——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目前,长治市已与省内外150多所高校、28个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合作项目1035个,比上年增加近300个,建成了43个高校科研延伸平台和84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达成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00多个,已成功转化应用39个,其中3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工程。落地29个校友招商引才项目,到位资金10.16亿元,涉及新材料、新装备、医药健康、能源革命、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行业领域,真正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一年来,先后有省内外万余名高校师生到长治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彧带领该校30余名专家教授到长治市开展国情研修,13所优质高中先后被51所高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共向省内外30多所高校供应长治特优农产品销售额6100余万元。省校合作不断深化,高校“朋友圈”广泛拓展,“12大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效应已经凸显。
长治市构建不唯地域、不拘一格的引才育才机制,不断创新引才引智的方式方法,主动展示释放近悦远来的“吸引力”,全力打造各类人才茁壮成长的沃土。
——求贤若渴,引进高端人才。去年,长治引进院士15名、国医大师2名,柔性引进各类高端创新人才1024名,集聚了一批能够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瑛团队成立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长治建立了产品制造中心,专注于无创光疗设备的创新开发、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应用推广,顾瑛院士被聘为“市政府科技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与长治合作实施治未病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治未病中心、过敏中心、睡眠中心“三中心”,致力于推动疾病治疗关口前移,实现诊疗模式由“治”到“防”的转变,王琦院士被聘为“长治市柔性引才(医疗领域)合作特聘专家”。
——深入高校,精准匹配纳才。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了68家企事业单位200余个岗位、1061名人才需求,共有千余名学生报名,特别是在西安的活动中,有400多名大学生有意来长治发展,招才揽贤活动得到了高校学子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一年来,全市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7656人。
——打破常规,推进柔性引才。长治以聘请“星期天专家”为支点,拓展长治专家人才“朋友圈”,在北京召开“星期天专家”聘任仪式暨柔性引才工作座谈会,聘请清华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刘德华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药系主任杜守颖教授、中国石油大学煤层气中心主任石军太教授等13名专家为长治市第一批“星期天专家”,借力北京与长治对口合作契机,主动抢抓高端人才周末、假日等时间空档,开展平台共建、智力引进、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合作,更加灵活有效地柔性使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以博士服务团进基层为切入点,推动高端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组织在长治挂职的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和省第2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先后深入全市12个县区及高新区、经开区开展专题调研,走访70余个调研点,收集100余个问题需求,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县区建言献策。以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为突破口,带动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提升,已有166名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行业专家,与150家企业开展柔性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形成技术方案。以建立市级院士(博士)工作站为牵引,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目前,有23家博士工作站正在评审,柔性合作的博士有106名。
同时,长治还兼收并蓄,加快人才培养。统筹各类社会要素资源,实施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不同领域、行业特点,统领统筹企业家“长清班”、太行技能大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各类人才培训培养活动,集中力量打造本土人才培养品牌。重点组织一批骨干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知名高校培训,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长治培养一批立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依托深圳建科院开展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干部人才“沉浸式”实训,让青年干部零距离、面对面接收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观念和经验做法,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强实战本领。(王一平)
Copyright © 2012-2023 BD半岛(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鄂ICP备14006812号-7